自动驾驶厂商降维竞争, L2 前装量产未必是救命稻草( 二 )
L4算法是否能够复用到L2?追求算法优先、不计前装成本的L4厂商深入需要严控成本、功耗的L2之间的矛盾将如何协调?再者 , 车企是否愿意将自动驾驶这一“灵魂”交给L4厂商来做 , 都是L4厂商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
L4玩家能做好L2前装量产吗?
对L4厂商来说 , 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算法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他们在数据闭环和数据链路上投入了很多资源 , 但涉及前装量产方面需要考虑到的供应链管理 , 硬件集成、量产工程能力等方面则有所欠缺 。
在L4厂商降维做L2的路线中 , 既有自主拓展产业链 , 直接交付方案寻求与车企合作的 , 也有像文远知行选择与头部Tier1厂商合作 , 仅提供软件开发和技术支持 , 由Tier1厂商进行集成和规模化量产 , 进而向主机厂销售 。
无论哪一种模式 , 对L4厂商来说 , 降维L2并不意味着算法能够直接复用 , 而是从头再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即便是Waymo , 同样面对着商业变现的难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L4的算法很难复用到L2” , 一位汽车行业观察人士向钛媒体APP说道 , “仅是在感知层面就完全不同 , L4多采用激光雷达 , L2则是纯视觉或是视觉与激光雷达的结合 , 不同传感器所采用的算法完全不同 。”
激光雷达采集的是点云数据 , 摄像头采集的是图像数据 , 在时间记录上也有一定差异 , 因此需要对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做融合 。再者 , 不同激光雷达路线采集方式不同 , 最终也会影响数据分析处理 。
不只是感知硬件 , 不同品牌的不同车型在电子电器架构、域控制器、芯片所适配的平台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性 , 这意味着L4厂商需要针对不同量产项目进行定制化适配 。
也就是说 , 即使L4厂商积累了强大的计算能力 , 但依旧难以复用至L2 , 因此需要新增一部分人力物力对不同量产项目进行定制化开发 , 这也将进一步衍生更多成本支出 。
一家布局L2前装量产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高层曾向钛媒体APP表示 , 在实际项目交涉中 , 相较于技术能力实现 , 车企更看重性价比 , “车企更关注如何花更少的钱 , 办更多的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测试阶段尽可以堆砌硬件 , 量产便必须考虑成本(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往L4公司布局Robotaxi时 , 会为了达到某些功能、确保安全性而堆叠大量传感器 , 即便出现了传感器性能的冗余也是必须承担的成本 。
Auto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肖健雄曾透露 , Robotaxi的价格基本是普通乘用车的两倍 。百度此前也曾提及过 , 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是48万元——这个价位显然已经是乘用车中高端水平 。
车企并不在乎自动驾驶技术能力多一点还是少一点 , 毕竟在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 , 各家量产方案都相差不远 , 车企更关心如何在用上智能驾驶方案之余 , 用足够的性价比作为竞争力卖出更多车 。
由此也不难看出 , 如何打造出兼顾安全性和高性价比的量产方案是L4厂商进场的必修课 , L4厂商要补的功课还有很多 。
谁来买单?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新车装机率的不断提升 , 高阶智能驾驶正成为行业角逐的下一片蓝海” , 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中国区总裁李胤曾在采访中提到 。
随着L2辅助驾驶从高速场景走向城区场景 , L2辅助驾驶和L4自动驾驶在场景应用上已十分趋同 , 这给L4厂商提供了进场时机 , 也预示布局L2辅助驾驶的主机厂将和降维至L2的自动驾驶厂商将在同个竞技场上较量 。
- 创业板上市败北,“自动售货机”友宝转身冲刺港交所
- 微信音乐自动转视频引吐槽
- 微软将支持win32应用程序自动提交到应用商店
- 微软edgecanary104:自动导入chrome数据
- 余承东:自动驾驶不能过分依赖高精地图
- 小米汽车自动驾驶专利曝光:预计2024年量产
- 激光雷达成本下降,自动驾驶成本下降
- 月球车驾驶环境模拟、重建大脑神经元……东南大学教学科研成果展炫酷登场
- 三星苹果旗舰都直降,这家国产手机厂商同样也给力
- 自动驾驶的量产成本必须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