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救命药”也内卷起来了?

儿童节 , 制药巨头也有“礼包” 。
北京时间6月1日 , 瑞士制药巨头罗氏宣布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其SMA(婴儿肌肉萎缩症)口服药利司扑兰(商品名:Evrysdi)新适应症申请 , 将该药使用范围延伸到了2个月以下婴儿 。
作为首个用于2个月以下婴儿的小分子SMA药物 , 该药由罗氏子公司基因泰克研发 , 其新适应症在这一时间点获批 , 也是制药领域给予患儿的一份大礼 。
以此为标志 , 这类药物的竞争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
由于近年来70万一针的“天价药”反复热炒 , 中国人对SMA也不再陌生了 。这一被称为“婴幼儿第一大遗传疾病杀手”的疾病 , 以及“救命药”以每滴都要7000元的高昂价格 , 使众多患儿家属陷入绝望的故事 , 都给国人留下了沉痛的记忆 。
就在2021年的国家医保谈判中 , 渤健的诺西那生钠(商品名:Spinraza)每针价格已经降到了3.3万元 , 降幅超过了95% , 越来越多的患儿有望得到救治 。
在其背后 , 除了国家医保的谈判实力 , 越来越多研发者的加入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
第一个上市的SMA治疗药诺西那生钠 , 过去2年里在全球市场遭遇了来自两款竞品的围剿 。本次扩展适应症的小分子口服药利司扑兰 , 有成本和使用便捷的优势 , 诺华的Zolgensma虽然价格高达千万元 , 但是因为是基因疗法 , 有望结束终身用药也很有市场 。二者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
从诺华财报看 , Zolgensma业绩增长强劲 , 上市3年 , 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0亿美元——2021年销售额13.52亿美元 。小分子药利司扑兰也在上市后的第一个完整财年2021年夺下了6.59亿美元的市场 , 目前用过该产品的患者就有5000多人 。
正面竞争中 , 诺西那生钠市场逐渐被蚕食 , 根据其财报 , 近三年该药销售额连年下滑 , 2021年降到了20亿美元以下 , 其中美国市场规模相比2019年的9.33亿美元降到5.87亿美元 , 降幅超过37% 。
【儿童“救命药”也内卷起来了?】利司扑兰适应症的延伸又会给患儿家庭带来哪些影响?对于SMA药物研发赛道 , 又将有怎样的影响?罕见病用药也要卷起来了吗?
两难的选择
根据罗氏公开的数据 , 目前利司扑兰已经治疗了全球5000多名患者 。
这次扩展适应症获批 , 主要是基于RAINBOWFISH新生儿研究的中期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多数接受利司扑兰治疗的症状前婴儿在治疗12个月后达到了关键的里程碑 , 例如无辅助坐直、站立和行走 。
在具有2或3个SMN2基因拷贝的婴儿中 , 100%的婴儿在接受治疗1年后能够坐直 , 67%的婴儿能够站立 , 50%的婴儿能够独立行走 。12个月时 , 所有婴儿都实现了无永久通气的存活 。
RAINBOWFISH首席研究员兼实验神经科学主任RichardFinkel博士总结上述研究称 , 随着SMA纳入新生儿筛查计划 , 利司扑兰的新适应症 , 将给刚确诊就接受治疗的婴儿提供在家治疗的机会 。
SMA是多发于儿童的罕见病 , 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突变引起 , 对神经元会造成永久性损伤 。其中最凶险的SMA1型 , 如果不治疗 , 基本活不到2岁;其他分型即便得到救治也会逐渐丧失行走能力 。严重的患者会失去呼吸和吞咽能力最终死去 。越早治疗不仅可以救命 , 也有助于运动能力恢复 。
按照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 新生儿中SMA的发病率1/10000到1/6000之间 , 是最常见的染色体隐形传染疾病之一 。仅中国就有3到5万患者 , 且每年新增病例都在1500到2500例 。
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个的家庭 , 而且这种病距离普通人也并不遥远 。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 , 每40到50人就有一个基因携带者 , 一旦父母双方都是携带者 , 就有四分之一的概率生出患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