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象群“混居”之后,是限制人还是控制象?

采访人员/韩谦 实习采访人员/周雪怡

北上象群“混居”之后,是限制人还是控制象?
文章图片
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破坏田边村民的房屋(图/勐海县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

那群一路向北的野象距离昆明只有两三公里了 。据澎湃新闻报道,按目前野象群的迁徙路径,预计将于今日下午进入昆明市晋宁区 。
当十几头庞然大物进抵一座省会城市后,人们才惊觉,野生象群距离人类的生活圈子并不遥远 。但回溯历史,野生亚洲象其实一直都在跟随着人类的活动“游走” 。
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云南西双版纳原住民仍采取刀耕火种的时候,那里的亚洲象就已经在追随人的轨迹——烧荒后的土地,能够长出亚洲象喜食的野芭蕉、粽叶芦、竹子等禾本科植物 。而当食物充足时,它们通常不会去侵犯人与村庄 。
但人与象的距离并不一直如此“美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在发生着变化 。
近50年间,在西双版纳,先是因人类活动而导致“人进象退”,然后随着保护区的建立和相关法规的出台,亚洲象的数量开始有所回升 。亚洲象自1988年起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后又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而眼下,亚洲象正在从西双版纳的保护区出走,它们开始频频出现在公路、村庄、农田,甚至热闹的集市里 。
这些“迁徙”的亚洲象不再怕人,甚至会发起攻击致人伤亡 。有研究者指出,有的象群或许根本就没有想再回到保护区,它们似乎已经把村民的甘蔗地、玉米地和水稻田当成了自己理想的觅食之所 。毕竟在亚洲象眼里,不论是什么用途的土地,都是它们的栖息地 。
对进村“扫荡”的大象,村民束手无策 。点火、放鞭炮、敲锣打鼓、吹牛角等以前用来驱赶大象的办法已经不管用,“躲”是唯一的办法 。有的村民甚至觉得,自己现在像只老鼠一样躲避着那些庞然大物 。
近20年间,我国野生亚洲象肇事已造成70余人死亡,“白热化”的人象冲突到了必须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 。有的地方为了避免大象入村,把整个村寨用钢制围栏围起来,有的地方计划着把活跃于村寨附近的大象统一关进新建的管控区,但无论哪一种办法,都无法一劳永逸,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
野象出走保护区
“前面路上有大象吗?”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阿镇到勐往乡的K09县道上,见到那辆印有亚洲象监测标识的墨绿色越野车和穿着迷彩服的监测员,驾驶员大多会放慢车速、摇下车窗打听一句 。
没有人敢闯入大象的活动范围 。一张西双版纳州林草局印发的关于人象冲突的宣传单写道,“距离大象200米,成功逃生者的速度堪比刘翔” 。
在2016年底“亚洲象监测预警”APP上线以前,西双版纳勐海县勐往乡亚洲象监测员赵平时常会接到村民的电话,询问亚洲象的行踪 。即便是凌晨,也有村民因为要从别处回家,打电话给赵平确认道路是否安全,“有时候的确是恼火,但人家有这个需求也没办法” 。
赵平今年46岁,2010年前后,亚洲象开始靠近勐往乡镇时,当时作为护林员的他在日常巡山时一并监测亚洲象 。他从小就喜欢大象,对这些年活跃在村寨附近的亚洲象十分熟悉 。亚洲象喜欢在泥坑里打滚,身上粘满了红色的泥巴,行走时又把泥巴蹭到途经的杂草、树木上 。赵平沿着大象的足迹寻找,也常常蹭到一身土,村民说他身上总是冒着一股“象味”,就像野兽一样 。
从今年9月初开始,40岁左右的成年公象“老二”进入发情期,它返回由母象和幼象组成的象群,试图寻找交配对象 。赵平和同事们紧张起来,这时象群的活动会变得无序,往往最容易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