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大战已过,你的用户到底价值几何?( 二 )


“流量为王”只是临时工 , CLV才是铁饭碗
管理CLV , 与其说是进步 , 不如说是对基本商业规律的回归 。
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人西奥多·莱维特早在1965年就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此后被其他学者划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需要指出的是 , 在传统工业时代 , 企业的产品线之间一般是高度细分和区隔的 , 比如惠普一直有三大独立的事业部王国:PC、打印机、企业级服务;宝洁旗下有明目繁多的子品牌 , 隐藏母品牌 , 子品牌独立发展也是宝洁过去长期坚持的策略 。所以 , 一般来说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和用户生命周期(潜在用户、开始消费、稳定消费、不再消费)是对应且重合的 。
传统企业的营销实际上在本质上就是为了延长用户的消费周期 , 比如针对某款产品不断做品牌投入、促销、升级换代 , 再比如航空公司的里程积分与兑换 。
双11大战已过,你的用户到底价值几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随着新型组织的诞生 , 企业内部的协同大于分工 , 业务边界开始接触而且融合的时候 , 用户生命周期的外延和重要性开始凌驾在产品生命周期之上 , 或者说 , 企业需要围绕企业与用户互动的角度去决定产品如何与用户互动 , CLV的概念也从产品与用户的互动、扩展到了企业与用户的互动 。
互联网企业的运转逻辑也是如此 。
通过一项低利润甚至赔钱的刚需业务切入市场 , 获取大量用户 , 再通过其他业务做流量变现 。比如美团通过团购打造了基本盘 , 然后把餐饮外卖打造成核心业务 , 再衍生到店酒旅等业务 , 摊薄流量成本 , 从用户身上获取收益 。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 , 在互联网从无到有 , 大量吃流量红利的年代 , CLV的概念好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 相反大家最看重的指标是其中的一个维度:GMV , 因为行业整体在增长期的时候 , 跑马圈地的重要性大于运营 。
例如 , 诞生于2009年的天猫双十一在刚刚创立时 , 销售额只有5200万 , 27个品牌参与 , 但此后每年都以指数级的速度在增长 , 2019年10周年的时候销售额达到2684亿 , 有数万品牌参与 。
在天猫双11发展的前10年 , 追求高速增长是有意义的 , 不论是对用户/商家的电商习惯/能力的启蒙和培养 , 以及对整个中国电商业态的基础设施的压力测试和提升 , 都需要不断抬高极限来拉动 。
但是现在整个社会的零售消费能力已经接近极限 , 或者消费力出于某些原因 , 增长开始放缓甚至停滞的时候 , 再一味追求GMV已经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 反而会引发很多问题 , 比如强行把购物需求锁定到一天 , 商家开始玩复杂的优惠券计算游戏等等 。
这个时候 , 就需要企业找回初心 , 从CLV维度来决定企业的行为策略 。比如现在天猫和京东在同城业务 , 像小时达上竞争非常激烈 , 这就是同时在提升企业与用户的互动(通过小时达甚至分钟达增加用户的消费频次和品类) , 以及降低发掘价值的成本(整合本地线下零售商建立前置仓 , 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
这时 , CLV也已经不仅仅是营销领域的问题 , 要涉及到企业传统生产销售链条的重塑 , 甚至根据用户价值倒推及重塑流程了 。
从电梯到攀岩 , 企业应该怎么做?
如前所言 , 企业从GMV崇拜切换到管理CLV , 是回归 , 但也算是一场变革 。变革是需要一个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过程 , 天时就是外部的市场环境 。地利就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和执行体系 , 能够摆得平企业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和惯性 。人和就是要善于借助外部工具 , 整合资源 , 助力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