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为主”模式AB面:“网红”盒马如何自处?( 二 )


“强把控”的源头直采策略 , 也确实收获了成效 。
在上海 , 对比盒马鲜生和叮咚买菜的商品价格 , 盒马“略胜一筹” 。以江苏南通的鲜活基围虾为例 , 盒马鲜生上100克售价约7.16元 , 叮咚上100克则为7.96元 。
另外 , 以同产自贵州的黄牛嫩牛肉为例 , 叮咚买菜上100克售价达15.9元 , 盒马则为14.95元 。
要知道 , 盒马虽然与叮咚买菜一样提供“配送到家”服务 , 且“免配送费”门槛更高(盒马为49元、叮咚为28元) , 但一间盒马大店的房租及运维成本 , 远高于叮咚买菜的一间前置仓 。
可见 , 盒马商品有着“相当不俗”的性价比优势 。
盒马“外表”上虽有着网红般的高大上气质 , 但在价格端 , 盒马不断优化流通环节、对后端供应链严格自控 , 也着实严选出一批质量优良、价格相对适中的产品 。
但盒马这一“以我为主”的思维 , 从供应链端复制到门店端 , 也衍生出新的问题 。
戳破泡沫
盒马成立之初 , 就带有极强的“网红”属性 。
【“以我为主”模式AB面:“网红”盒马如何自处?】门头悬挂的蓝色盒马标识、身处地标性商业区的选址、广为流传的“马云吃帝王蟹”照片……各类“流量”元素加身 , 盒马成为了不同城市的“新地标” , 更是众多传统商超到访学习的“尖子生” 。
网红标签下 , 盒马发展中期的开店速度也极为迅猛 。从2018年7月到2019年9月这一年多以来 , 盒马的门店数从64家激增到170家;截至2019年底 , 盒马的全国门店数已经达到197家 。
近一年半的时间里 , 盒马全国门店净增长133家 。
高潮过后 , 故事的走向却极速转折:2019年5月 , 江苏首家“盒小马”门店正式关闭;同月 , 盒马鲜生昆山店停业;一年后 , 盒马鲜生宣布退出福州市场 。
不止是盒马 , 京东七鲜、苏鲜生、永辉超级物种都自2019年起开始“熄火” , 而在这一轮关店潮中 , 当年红极一时的“新零售”模式 , 泡沫也被逐渐戳破 。
“网红”盒马自然也放慢了脚步 。
据盒马官网及相关报道的数据显示 , 在区域分布上 , 江浙沪、广深和北京等城市及地区的门店数 , 占到盒马门店总数的近六成左右 , 仅北京和上海两地的盒马门店数 , 占比就超过三成 。
结合开店速度与门店分布的情况看 , 北上广深的盒马大店数量饱和 , 而盒马鲜生标准店在向中西部及北方城市扩张时 , 速度明显放缓 。
难道盒马只是一线城市的“宠儿”?
不难理解 , 一线城市的新中产人群居多 , 盒马的高品质商品也更受青睐 , 而平日通勤繁忙的白领阶层 , 更能享受盒马的配送到家服务 。
盒马在一线城市有着忠实的消费人群 , 而侯毅也在2020年时表示 , 盒马在京沪两地的门店已实现全面盈利 。
盈利“喜讯”背后 , 更多细节值得关注 。一方面 , 成立四年后 , 盒马才在两座城市实现盈利 , 这一速度也不禁令人唏嘘 。
另一方面 , 也是更关键的 , 在盒马向京沪之外更下沉的市场扩张时 , 还能否继续保持盈利势头?
以福州市场为例 , 根据新华都转让新盒科技(福州盒马)的公告显示 , 2018年盒马在福州亏损5883万元、2019年上半年亏损更高达4044万元 。
在零售赛道 , 福州是比较特殊的城市 , 当地有永辉和朴朴两大本土企业 , 这两家“地头蛇”共同分食着有限的市场份额 , 竞争处于下风的盒马 , 也只得黯然退场 。
不过 , “福州案例”所反映的 , 是仓店一体和即时到家模式自身的需求天花板 , 尤其在三线及以下的城市 , 消费者时间充裕 , 菜市场仍是生鲜消费首选场景 , 再加上用户选择也变得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