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行业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平台型私募行业( 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私募基金钦沐资产原创始人于洋 , 重回富国担任公募基金经理
03地狱级:再建一个平台
不过 , 单干还不是最难的 。还有地狱级的创业难度 , 对应着更大的野心 。
在资管行业 , 如果要做真正的大事业 , 已经验证的路径就只有两条——标准化或平台化 。标准化做到极致就是Vanguard , 平台化做到极致就是千禧年 。而2015年高毅的横空出世 , 则为资管行业提供了一个平台型私募的中国样本 。
这几年公募高管创业做私募也越来越多 , 光是2021年从公募总经理、副总经理、投研总监任上离职的人就不计其数 , 其中也不是没有拉拢几个明星基金经理 , 再造一个平台型大私募的想法 。毕竟 , 高毅的平台承载力也是有限的 , 不可能吸纳下所有打算只想做投资、不想做管理的明星基金经理 。
但复制这条路的难度 , 和前面比起来堪称地狱级 。
首先很少有人能复制当年邱国鹭的路径 。在美国大型对冲基金里打过工 , 也曾经在华尔街自己创过业 , 也接受过平台型母基金的帮助 。回国之后 , 先到南方基金担任了几年投研总监 , 推动过两轮投研改革 , 深入研究了事业部制、基金经理负责制、投决会制等各种投研架构 , 对基金经理创业之难、各种投研机制自身利弊、以及组织如何分配职责权利等 , 有过很多思考和实践 。
对于邱国鹭来说 , 他一直相信对知识分子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 。高毅也每年也只开两次全公司层面的大会 , 一次做合规培训 , 一次做年终总结 。但这一切的前提 , 是机制的设计 。
从高毅成立之初 , 很多规则就是前置的 。比如高毅非常有特色的产品命名制 , 绑定了基金经理自己的名字和跟投机制;比如基金经理业绩提成、奖金递延和股权激励机制 , 都不会因人而异地去做频繁地变动 。
坦率地说 , 高毅这几位明星基金经理 , 在规模、业绩和号召力上在这些年演绎出了很大的分化 。尽管高毅会通过渠道发行节奏、FOF产品设计等环节的调配 , 在基金经理之间动态地平衡 , 但如何把所有人都开开心心地留住 , 不重蹈公募流失明星的覆辙 , 始终是一个平台型私募CEO长期需要应对的挑战 。
这两年 , 邱国鹭的投资业绩隔三差五地被持有人拿出来问候 , 同行相轻者也不在少数 。但不得不说 , 高毅这个平台本身的成功 , 足以说明邱国鹭在地狱级的管理难度面前所展现出的作为一个CEO的能力和格局 。
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资管行业来说 , 最终能做成平台型私募的人 , 肯定也不会止于邱国鹭一人 。但下一个高毅 , 又会是谁?
04写在最后
在公募基金公司越来越同质的今天 , 在投资策略上寻求差异 , 在基金管理上表达个性的空间 , 越来越像私募倾斜 。
专注地战斗在二级市场里 , 对个性和自由的向往 , 让公奔私这条道路上永远人才济济 。但职场的自由往往是有条件有代价的 , 正如在Netflix著名的自由与责任工作法里所定义的一样 , 自由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
而在公奔私的语境里 , 对基金经理说 , 最重要的代价 , 或许就是脱去平台的包装和保护 , 把个人能力更真实地呈现在赤裸的市场中 , 在更全面的竞争中检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
【中国私募行业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平台型私募行业】成王败寇不由分说 , 证明自己的机会也往往只有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