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物联网设备塞满的物联网设备,中国科技重头戏

在北京冬奥会还没开始之前 , 奥运村的床先火了 。不少运动员纷纷在社交网络上晒出了奥运村的“零重力床” , 感叹它的舒适性和超多“黑科技” 。当然了 , 很多时候成功要靠同行衬托 。零重力床的走红离不开东京奥运会的纸箱床做对比 。但这张床本身也有被运动员夸赞 , 被《纽约邮报》等媒体报道的原因 。比如 , 它是一个标准的物联网设备 。
冬奥会物联网设备塞满的物联网设备,中国科技重头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除了床本身的睡眠科技之外 , 奥运村的零重力床还搭载有传感器与数据记录装置 。可以感应到使用者睡姿不舒服等问题 , 进行自动调节 。同时还可以记录运动员的睡眠数据 , 帮助其更好制定训练与营养计划 。
多看一些冬奥会报道之后 , 我们会发现物联网+床仅仅是个开始 。甚至我们都不知道 , 冬奥会相关的配套设施到底还有没有什么东西是没联网的 。可能也只有冰墩墩不用上网了 , 毕竟网上有不少人等着抢它 。
这是一届被物联网设备塞满的冬奥会 , 也是中国互联网产业链的集中检阅 。把一切都装上传感器和网关 , 正在变成中国科技一个特别面相 。
随着冬奥会相关报道越来越多 , 我们基本可以肯定 , 这应该是有史以来物联网浓度最高的一届奥运 , 并且堪称将从小到大各个层级的物联网产品进行了博物馆式的展览 。
冬奥会中最小的物联网设备 , 应该是为运动员们提供的数字创可贴 。这种创可贴在基础应用之外 , 还附带监测体温等功能 。通过传感器 , 创可贴可以收集运动员的体温数据 , 在运动指导与防疫等领域发挥价值 。
冬奥会物联网设备塞满的物联网设备,中国科技重头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稍微大一点的设备 , 是运动员们佩戴的数字胸牌 。这也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次使用数字胸牌 。通过电子墨水屏幕 , 运动员可以随时在胸牌上查看最新信息 , 了解场地、场馆、赛事等消息 。并且数字胸牌没有电池和充电口 , 可以通过手机NFC进行充电 。最大限度降低了使用门槛 。
类似的电子胸牌技术在国内已经得到了成熟应用 , 在众多会务场所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但对于国外运动员来说这却十分新鲜 。
餐厅是海外运动员分享到社交媒体的另一个重头戏 。二维码点餐 , 无人化轨道系统上菜 , 自动送餐机器人 , 这些在火锅店经常能看到的物联网技术 , 似乎也给外国运动员带来了不小震撼 。
冬奥会物联网设备塞满的物联网设备,中国科技重头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往大了看 , 冬奥会场馆与园区的物联网化也是本届赛事的科技重头戏 。互联网照明系统 , 为冬奥会场馆提供了可以实时化调节 , 进行远程检测与控制的照明系统 。基于智能网联技术 , 照明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巡检 , 降低故障率并节约人员开支 。照明系统可以与场地需求进行实时适配 , 根据照明需求不同进行灯光调节 。而空调系统的物联网化 , 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温度控制 , 通过多种控制方式的融合 , 实现奥运场馆的温度智能化调节 , 同时也提升了节能环保水平 。
甚至于说 , 整个奥运村正在变成一个巨型的物联网设备 。通过纳入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 张家口“三场一寸”为代表的奥运场馆进行了智能化升级 。奥运园区的IBMS智能化集成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 , 可以实现场馆基本环境、设施设备、人员行为以及异常事件等的统一管理 , 实现整个奥运园区智能运维 , 提升处置效率与安全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