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b站对我的吸引力这么大?( 六 )


数次这样的经历后 , 我发现自己对娱乐活动有着强烈渴求的时候 , 通常都是在其他方面的压力较大时 。我期望通过娱乐活动来缓解压力 , 而不是我真的能从娱乐活动中得到快乐 。于是我尝试和自己和解 , 告诉自己「这段时间是可以用来休息的」 , 尝试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情绪是否需要继续娱乐 , 是否会让未来的自己懊悔 。
渐渐地 , 我摸清了我从娱乐活动中感知快乐的边界 。我能够在快要觉得无聊时及时停手 , 也可以在工作间隙忍住不拿起手机 。事情的结果也果然和我预料的一样 , B站重新变得有意思起来 , 刷首页刷到无聊的情况也很少出现了 。
这样的转变需要个人有意识地调控 , 而不是每次真的等到无聊时再悻悻地退出 。
就像苦需要甜来衬托一样 , 「快乐」更像是一种相对的感觉 。投入适量的时间在娱乐上 , 效果可能比无节制地娱乐更好 。算法江湖的隐士
除了第一部分中提到的方法 , 或许我们可以寻找其他绕开算法的途径 。下面是我目前常用的一些手段 。
对于B站 , 目前其Web端的主页还不完善 , 没有完全被推荐视频占据;UWP版本的Bilibili客户端的主页不显示视频标题 , 影响相对较小;浏览器也可以直接输入t.bilibili.com绕过主页直接进入动态页 。
短视频平台我只在必要时才会下载 , 并没有浏览习惯 。很遗憾的是 , 各大平台都在做自己的瀑布流短视频 , 就我所知的就有贴吧、QQ、微信、淘宝等一众非视频平台 。偶尔我还是会被吸引 , 点进去划几下 , 好在大多数时候能够控制自己及时退出 。
至于Youtube , 它目前还没有摸清我的兴趣 , 我也在有意识地调整我看的视频 , 以免算法「以为我感兴趣」从而疯狂推送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 , 如果平时在某平台浏览娱乐内容较少 , 还是可以相信推荐算法的 。
对于文字类内容 , 若是阅读新闻或文章 , 我会使用RSS订阅内容平台及公众号 , 以时间序查看 。若是要查阅某领域的知识 , 我也尽量避免一头扎进遍布软文的知乎等平台 , 尽量使用来源可追溯的文献或书籍 。
总而言之 , 当我认为推荐算法会影响到我的判断或行为时 , 我会主动地避免使用它 。既然无法逃离 , 就尽量控制自己的欲望 , 知道何时应用、何时不用 。小结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正视自己的问题 。我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否无法避免?如果无法避免 , 我要怎么将它的损失降到最低?它是否有正面的效果来帮助我?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认识到 , 有些问题的复杂性不在于问题本身 , 而是我无法接受理想的自己与现实的自己间的差距 。但如果这个差距天生就存在 , 我应该寻求的就不是消除差距 , 而是减少差距 。
5结语
手机和效率似乎是天生的敌人 。诸如「自律」「不玩手机」等口号充斥着我的学生生涯 。我上高中的时候 , 「手机」和「智能手机」是两个名词;班里的大家很少会有自己的手机;谁带智能手机到学校被老师发现 , 会被没收 , 免不了一顿批评 。AppStore中 , 效率类App排行常年稳居第一的是「Forest专注森林」 , 一款旨在让你控制自己在规定时间内不玩手机的软件 。效率类手机软件通过让用户不使用手机从而提高效率 , 多么讽刺 。
但手机和效率又像是好朋友 。上学时我为了和家里打电话 , 只能用诺基亚的按键手机 , 但那颗200万像素的摄像头 , 把我从每天记家庭作业的枯燥工作中解放了出来 , 成为我人生中第一个「幸福感好物」;我四年级的表弟有两个微信号 , 用着我当年连想都没想过能拥有的iPhone;我的手机里 , 效率类App占比约有50% , 大部分我每天都会用到;诸如Things和日历之类的日程软件也让我再也没忘记过和朋友的邀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