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态链企业如何发展?

“前期靠小米 , 后期小米靠 。”外界用这句话概括小米生态链的发展 , 说的是前期生态链企业要靠小米的品牌和渠道优势打开市场 , 等这些企业长大后又开始反哺小米 。
上市公司华米、云米、石头科技和九号机器人等 , 都是背靠小米发展起来的 , 它们一方面丰富了小米的SKU , 另一方面也依托小米平台出了不少爆款产品 。
当前 , 经过多年发展 , 小米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 。截至2021年上半年 , 小米共投资超过330家公司 , 加上顺为资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机构的投资 , 小米系投资的企业数量合计近900家 , 总市值达上万亿元 。其中 , 有22家已经登上资本市场 。
在《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中 , 小米官方将小米的生态链打法称为“竹林效应” 。在国内市场验证成功后 , 如今小米还把这套“竹林”打法带到了海外 , 小米能复制成功吗?
1、国内“竹林”从无到有
传统企业的“基业长青”像百年松树 , 虽然经过日积月累才得以长成 , 但一旦遇到大风大浪会有连根拔起的风险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认为 , 与之相比 , 虽然竹子的生命周期短 , 但是变成竹林后 , 能够生生不息 。
在构建生态链时 , 小米便遵循这个思维 , 将一颗竹子变成了一片竹林 。通过投资与合作的模式 , 小米囊括了大量智能硬件公司进入了“小米生态链” , 并通过制造爆款快速占领不少细分赛道的头部位置 。
所谓小米生态链企业是指接受过小米投资 , 一般占股20%-25% , 还能保持独立运营的公司 。截至2021年上半年 , 小米共投资超过330家公司 , 加上顺为资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机构的投资 , 小米系投资的企业数量合计近900家 。
虽然小米不控股 , 但是在这些“竹子”的成长早期 , 小米一直承担着类似“保姆”的角色 。
在供应链方面 , 小米凭借其在销量上的优势有很强的议价权 , 在通用的零部件方面可能帮助生态链公司降低采购成本;在产品方面 , 小米会在早期的产品定义和设计环节深度参与 , 保证生态链产品调性的整体和谐 , 部分智能硬件产品还可以通过米家APP接入小米智能家居生态;在品牌渠道方面 , 生态链企业的产品除了可以借助小米的品牌优势节省大量的品牌营销费用 , 还可以进入小米线上线下各类销售渠道 。
据九号机器人创始人王野回忆 , 当时小米派了产品经理过来帮忙向供应商讨要更低的报价 。智米创始人苏峻也印象深刻 , 小米产品经理会帮忙协调资源 , 比如哪家公司的技术好 , 就会组织这些技术薄弱的生态链企业前去学习 。
除了在资金和供应链上扶持 , 小米还在团队架构上给予企业帮助 。
小米生态链企业如何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16年 , 小米和顺为资本花了1600万参投秒秒测Pre-A轮融资 , 是公司最早期的投资者 。秒秒测旗下产品涉及ToC端的医疗器械体温计、温湿度计 , 以及ToB端的冷链温度监测设备等 。确认投资后 , 小米投资部负责人找到秒秒测CEO梁于阳 , 强调小米是战略投资 , 会派多批专业人才过来帮助秒秒测进行产品打磨 。
随后 , 小米派遣众多相关人员与秒秒测对接 , 涉及产品的概念设计、工业设计、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电路设计、交互设计、模具设计、供应链建立、生产质量管控、产品发布、出货、售后等环节 。在参与研发与生产的同时 , 小米还协助秒秒测的团队建设、搭建了属于秒秒测自己的产品团队 。
在小米“保姆”式的陪伴下 , 很多公司快速崛起 , 不少公司也积极拥抱资本市场 。由于所投公司上市带来价值重估 , 小米也产生了不菲的投资收益 。2020年 , 小米集团的两大类主要投资收益(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权益法之投资收益)之和达到了270亿元 , 已经超过了当年204亿元的净利润 。